寶寶皮膚過敏會有哪些癥狀
兒科編輯
醫(yī)普小能手
兒科編輯
醫(yī)普小能手
寶寶皮膚過敏主要表現為皮膚瘙癢、紅斑、丘疹、水腫或脫屑等癥狀。皮膚過敏可能與遺傳因素、食物過敏、接觸性過敏原、環(huán)境刺激或感染等因素有關,通常伴隨哭鬧不安、抓撓皮膚等行為。建議家長及時就醫(yī),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抗組胺藥物或外用糖皮質激素治療。

皮膚瘙癢是寶寶過敏最常見的癥狀,主要表現為寶寶頻繁抓撓皮膚或摩擦衣物。瘙癢可能與塵螨、花粉等吸入性過敏原接觸有關,也可能由牛奶、雞蛋等食物過敏誘發(fā)。皮膚可能出現抓痕或繼發(fā)感染。家長需剪短寶寶指甲避免抓傷,可遵醫(yī)囑使用爐甘石洗劑或地奈德乳膏緩解癥狀。
過敏反應會導致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形成紅斑,嚴重時出現凸起的紅色丘疹。這類皮損常見于面部、頸部及四肢屈側,可能與洗滌劑殘留、化纖衣物等接觸性刺激有關。伴隨癥狀包括局部皮膚發(fā)熱,偶見滲出液。建議使用溫水清潔后,外涂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或他克莫司軟膏。
過敏反應引發(fā)的血管神經性水腫多見于眼瞼、口唇等疏松組織部位。急性發(fā)作時可能出現皮膚緊繃發(fā)亮,按壓無凹陷。這種情況常見于蚊蟲叮咬或藥物過敏,可能伴隨呼吸困難等全身癥狀。家長需立即就醫(yī),醫(yī)生可能建議口服氯雷他定糖漿或靜脈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
慢性過敏反應會導致皮膚屏障受損,表現為干燥脫屑或皸裂,好發(fā)于四肢伸側和軀干。這種情況多與長期接觸過敏原有關,如寵物皮屑或干燥空氣。伴隨癥狀包括皮膚粗糙和夜間瘙癢加重。護理時宜選用無香料潤膚霜,嚴重時可短期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
寶寶頻繁抓撓可能導致皮膚破潰并發(fā)細菌感染,表現為膿皰、結痂或淋巴結腫大。常見病原體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可能伴隨發(fā)熱等全身癥狀。家長需保持創(chuàng)面清潔,醫(yī)生可能開具莫匹羅星軟膏或頭孢克洛干混懸劑等藥物治療。

家長應注意記錄寶寶過敏發(fā)作前的飲食和環(huán)境接觸史,避免使用含酒精或香精的洗護產品。日常穿著純棉透氣衣物,室溫維持在24-26℃為宜。哺乳期母親需忌口已知過敏食物。若出現喘息、面色蒼白等嚴重過敏反應,應立即送急診處理。定期復診評估過敏原變化,必要時進行脫敏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