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fā)高燒淋巴結腫大

寶寶發(fā)高燒伴淋巴結腫大可能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川崎病、化膿性淋巴結炎、白血病等因素有關。建議家長及時帶寶寶就醫(yī),完善血常規(guī)、病原學檢查等明確病因。
病毒或細菌感染可導致發(fā)熱及頸部淋巴結反應性腫大,常見伴隨咽痛、咳嗽等癥狀??勺襻t(yī)囑使用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緩解癥狀,細菌感染時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干混懸劑抗感染,體溫超過38.5℃可臨時口服布洛芬混懸液退熱。家長需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鼓勵寶寶多飲水。
EB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表現(xiàn)為持續(xù)高熱、頸部淋巴結顯著腫大,可能伴咽峽炎、肝脾腫大。確診需查EB病毒抗體,治療以對癥為主,如使用對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退熱,重癥可靜脈注射更昔洛韋注射液。家長應注意觀察寶寶有無皮疹或呼吸困難等并發(fā)癥。
該病以持續(xù)5天以上高熱、頸部淋巴結腫大為特征,伴隨結膜充血、草莓舌等表現(xiàn)。需住院接受靜脈注射用免疫球蛋白治療,同時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抗炎。家長要密切監(jiān)測寶寶心率,預防冠狀動脈病變發(fā)生。
細菌感染導致淋巴結化膿時會出現(xiàn)局部紅腫熱痛,伴隨高熱。需靜脈輸注注射用頭孢呋辛鈉抗感染,形成膿腫時需切開引流。家長可對未化膿部位進行冷敷緩解疼痛,避免擠壓淋巴結。
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可能表現(xiàn)為反復發(fā)熱、全身多部位淋巴結腫大,伴面色蒼白、出血傾向。需骨髓穿刺確診,治療包括注射用阿糖胞苷等化療藥物。家長需做好防護避免感染,定期監(jiān)測血常規(guī)指標。
發(fā)熱期間應讓寶寶臥床休息,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水分攝入,選擇米粥、面條等易消化食物。體溫上升期可用溫水擦浴物理降溫,避免酒精擦拭或過度包裹。恢復期適當補充含維生素C的果蔬如橙子、獼猴桃,但需注意既往過敏史。淋巴結腫大未消退前避免劇烈運動,穿著寬松衣物減少摩擦。所有藥物使用必須嚴格遵循醫(yī)囑,不可自行調整劑量或更換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