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治療

關鍵詞: #尿失禁
關鍵詞: #尿失禁
尿失禁是膀胱控制能力喪失導致的尿液不自主流出,常見原因包括盆底肌松弛、神經(jīng)損傷、前列腺增生及慢性疾病,可通過行為訓練、藥物或手術改善。
1. 盆底肌松弛
妊娠分娩、年齡增長或長期腹壓增高會導致盆底肌群松弛,尤其女性更常見。凱格爾運動能有效增強肌肉力量,每天收縮肛門和尿道肌肉100次以上,分3組完成。瑜伽中的橋式、貓牛式動作也有輔助作用。
2. 神經(jīng)調控異常
糖尿病、多發(fā)性硬化或脊髓損傷可能破壞排尿神經(jīng)通路。藥物治療常用米拉貝隆緩解膀胱過度活動,劑量為25-50mg/日;托特羅定可減少膀胱收縮,每次2mg;嚴重病例可嘗試肉毒桿菌素膀胱注射,效果維持6-9個月。
3. 解剖結構改變
男性前列腺增生會壓迫尿道,α受體阻滯劑如坦索羅辛每晚0.4mg可松弛平滑肌。女性子宮脫垂需考慮子宮托或陰道懸吊術,經(jīng)閉孔尿道中段懸吊術創(chuàng)傷小,術后控尿率達85%。
4. 繼發(fā)性病因
尿路感染需用左氧氟沙星治療7天,慢性咳嗽患者應控制原發(fā)病。肥胖者體重每減輕5%,尿失禁發(fā)作頻率可降低30%,建議BMI控制在24以下。
保持每日飲水1500-2000ml但睡前2小時限水,選擇高纖維飲食預防便秘。記錄排尿日記幫助醫(yī)生判斷類型,嚴重混合型失禁需聯(lián)合行為療法與抗膽堿藥物。及時就醫(yī)排查腫瘤、結石等器質性疾病,60歲以上患者建議每年進行泌尿系統(tǒng)超聲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