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夜間咳嗽可能由室內干燥、過敏原刺激、上呼吸道感染、胃食管反流等因素引起,可通過調整濕度、清除過敏原、抗感染治療、抑酸護胃等方式緩解。
1. 環(huán)境干燥冬季暖氣或空調使用導致空氣濕度低于40%,刺激呼吸道黏膜。建議家長使用加濕器維持濕度在50%-60%,睡前適量飲用溫水。
2. 過敏反應塵螨、寵物皮屑等過敏原誘發(fā)氣道高反應。家長需每周用60℃熱水清洗床品,移除毛絨玩具,必要時遵醫(yī)囑使用氯雷他定糖漿或孟魯司特鈉顆粒。
3. 呼吸道感染鼻后滴漏刺激咽喉引發(fā)咳嗽,多伴鼻塞、流涕??赡芘c腺樣體肥大有關,可遵醫(yī)囑使用生理海水噴鼻劑、氨溴特羅口服溶液或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干混懸劑。
4. 胃食管反流平臥時胃酸刺激咽喉,常見于進食后1小時內入睡的兒童。家長應避免睡前2小時進食,抬高床頭15度,醫(yī)生可能建議服用鋁碳酸鎂咀嚼片或奧美拉唑腸溶膠囊。
持續(xù)超過2周的夜間咳嗽需排查咳嗽變異性哮喘,日常注意保持臥室通風,避免接觸冷空氣及二手煙刺激。
孩子高燒可通過按摩大椎穴、曲池穴、合谷穴、天河水等穴位輔助退燒,但需配合物理降溫及藥物干預,家長需密切監(jiān)測體溫變化并及時就醫(yī)。
1、大椎穴:位于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用拇指指腹輕柔按壓有助于發(fā)散風熱,家長需注意按摩力度避免皮膚損傷。
2、曲池穴:屈肘時肘橫紋外側端,按摩可清熱解表,建議家長配合溫水擦拭腋窩等物理降溫方式。
3、合谷穴:手背第一二掌骨間凹陷處,按壓能緩解發(fā)熱頭痛,若體溫超過38.5℃家長需遵醫(yī)囑使用布洛芬混懸液等退燒藥。
4、天河水:前臂內側正中線,從腕橫紋向肘橫紋推拿可清熱涼血,推拿后家長需及時給孩子補充水分預防脫水。
穴位按摩僅作為輔助手段,持續(xù)高熱或伴隨驚厥需立即就醫(yī),治療期間保持室內通風并給予米湯等易消化流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