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9次閱讀
寰樞椎半脫位可通過頸部制動、物理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處理。該病癥通常由外傷、先天性畸形、炎癥反應、退行性變等原因引起。
1、頸部制動佩戴頸托或支具固定頸椎,減少頭部活動,避免加重脫位。適用于輕度脫位或急性期癥狀控制。
2、物理治療通過牽引、超聲波等康復手段緩解肌肉痙攣,改善關節(jié)對位。需在專業(yè)醫(yī)師指導下進行。
3、藥物治療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塞來昔布、肌肉松弛劑如乙哌立松、神經營養(yǎng)藥物如甲鈷胺緩解疼痛和神經癥狀。
4、手術治療嚴重脫位或合并神經壓迫時需行寰樞椎融合術、減壓內固定術等,重建頸椎穩(wěn)定性。
恢復期間避免劇烈運動,睡眠時使用低枕,定期復查影像學評估復位情況。出現肢體麻木或步態(tài)異常需及時就醫(yī)。
顱底骨折可通過頭頸部制動、鼻腔口腔清潔、預防感染、手術治療等方式處理。顱底骨折通常由外傷撞擊、高處墜落、交通事故、暴力打擊等原因引起。
1、頭頸部制動使用頸托固定頭頸部,避免活動加重損傷,密切觀察意識瞳孔變化。
2、鼻腔口腔清潔禁止填塞或沖洗鼻腔,用無菌棉簽清理外耳道血漬,避免用力咳嗽擤鼻。
3、預防感染可能出現腦脊液漏時需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如頭孢曲松鈉、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左氧氟沙星等。
4、手術治療嚴重骨折伴腦組織壓迫或持續(xù)腦脊液漏時,需行顱底重建術或腦膜修補術。
絕對臥床休息2-4周,保持環(huán)境安靜,出現頭痛加劇或意識改變需立即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