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楂對胃腸的影響具有雙向性,適量食用可幫助消化,過量則可能刺激胃黏膜。山楂的作用主要有促進胃酸分泌、緩解積食、改善血液循環(huán)、增加胃部負擔(dān)。
山楂含有機酸和脂肪酶,能刺激胃酸分泌,有助于分解蛋白質(zhì)。胃酸不足引起的腹脹可適量食用,胃酸過多者需避免。對應(yīng)藥物包括鋁碳酸鎂、雷尼替丁、奧美拉唑。
山楂中的解脂酶可促進脂肪消化,改善肉食積滯。暴飲暴食后適量食用山楂制品可緩解飽脹感,但胃腸功能弱者不宜空腹食用。
山楂黃酮類物質(zhì)具有擴張血管作用,能改善胃黏膜血流。慢性胃炎患者可配合醫(yī)生建議使用枸櫞酸鉍鉀、硫糖鋁、康復(fù)新液等胃黏膜保護劑。
過量食用生山楂可能因鞣酸與胃酸結(jié)合形成胃石,導(dǎo)致胃痛嘔吐。胃潰瘍患者應(yīng)嚴格控制攝入量,必要時需進行胃鏡碎石治療。
建議每日食用鮮山楂不超過5顆,胃病患者食用前需咨詢醫(yī)生,避免與濃茶、柿子同食加重胃腸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