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氣不足可以適量吃山藥、百合、銀耳、白蘿卜、梨等食物。肺氣不足通常表現(xiàn)為氣短乏力、易感冒、咳嗽等癥狀,可能與先天稟賦不足、久病體虛、過度勞累等因素有關(guān)。建議日常飲食以補益肺氣、滋陰潤燥為主,避免生冷寒涼食物。
山藥性平味甘,歸肺脾腎經(jīng),具有補脾益肺的功效。山藥含有黏液蛋白、淀粉酶等成分,有助于改善肺氣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久咳不愈。可將山藥與粳米煮粥,或蒸熟后直接食用。
百合性微寒味甘,能養(yǎng)陰潤肺清心安神。百合含秋水仙堿等生物堿,對肺氣不足伴干咳無痰、失眠多夢者有益。建議用鮮百合與銀耳燉湯,或干百合泡發(fā)后煮粥食用。
銀耳性平味甘淡,富含植物膠質(zhì)和銀耳多糖,具有滋陰潤肺作用。銀耳適合肺氣不足伴有口干咽燥者,可與蓮子、枸杞同燉,注意風寒咳嗽者不宜多食。
白蘿卜性涼味辛甘,能下氣消食化痰。肺氣不足合并痰多胸悶時,可用白蘿卜切塊煮水飲用,或與蜂蜜蒸制。脾胃虛寒者應控制食用量。
梨性涼味甘微酸,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之效。肺氣不足伴燥咳者適合食用,可將梨與川貝粉蒸制,或榨汁飲用。腹瀉便溏者應減少攝入。
玉屏風顆粒由黃芪、白術(shù)、防風組成,能益氣固表止汗,適用于肺氣不足導致的反復感冒、自汗怕風。服藥期間忌食生冷油膩。
補中益氣丸含黃芪、黨參等成分,可補中益氣升陽舉陷,改善肺脾氣虛引起的氣短倦怠。陰虛內(nèi)熱者慎用。
生脈飲由人參、麥冬、五味子制成,具有益氣復脈養(yǎng)陰生津作用,對肺氣不足伴心悸口干有效。高血壓患者需遵醫(yī)囑服用。
黃芪精口服液主要成分為黃芪提取物,能補血養(yǎng)氣固本止汗,適合肺氣不足導致的免疫力低下。感冒發(fā)熱期間暫停使用。
參苓白術(shù)散含人參、茯苓等藥材,可健脾益肺滲濕止瀉,適用于肺脾氣虛兼有濕濁者。服藥期間應保持飲食清淡。
肺氣不足者日常應注意防寒保暖,避免過度勞累。建議進行八段錦、太極拳等舒緩運動,鍛煉時以微微出汗為宜。保持居室空氣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風,冬季可使用加濕器維持適宜濕度。若癥狀持續(xù)加重或出現(xiàn)咯血、持續(xù)發(fā)熱等情況,應及時就醫(yī)排查肺結(jié)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器質(zhì)性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