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問答 > 營養(yǎng)科學 > 飲食健康 > 飲食健康
喝牛奶的常見誤區(qū)主要有空腹喝牛奶導致腹瀉、牛奶與水果同食影響吸收、高溫煮沸破壞營養(yǎng)、乳糖不耐受人群強行飲用、將牛奶當水過量飲用等。
部分人群空腹飲用牛奶可能出現(xiàn)腹脹或腹瀉,這與胃腸快速排空及乳糖酶活性不足有關。建議搭配面包等碳水化合物食用,延緩胃排空速度。乳糖不耐受者可選低乳糖牛奶或酸奶替代。
牛奶中的蛋白質遇到柑橘類水果的果酸可能形成凝塊,但不會影響營養(yǎng)吸收。草莓、香蕉等非酸性水果與牛奶搭配無礙,制作奶昔時建議選擇這類水果。
長時間煮沸會使牛奶中維生素B族和鈣質沉淀,巴氏殺菌奶直接飲用即可。需加熱時建議隔水升溫至60-70攝氏度,避免營養(yǎng)流失。
亞洲人群乳糖酶缺乏概率較高,強行飲用可能引發(fā)腹痛腹瀉。可選擇舒化奶、酸奶或奶酪,其乳糖已被分解。重度不耐受者需避免乳制品,通過其他食物補鈣。
每日攝入超過500毫升牛奶可能增加飽和脂肪酸攝入,成人每日建議量300-400毫升。高血脂人群宜選脫脂奶,腎病患者需控制蛋白質總量。
飲用牛奶應注意個體差異,乳糖不耐受者需選擇替代品,加熱時避免沸騰。合理搭配谷物可提高鈣吸收率,夏季開封后需冷藏并在24小時內(nèi)飲用完畢。特殊人群如嬰幼兒、孕婦、老年人可根據(jù)營養(yǎng)師建議調整攝入量,避免將牛奶作為單一營養(yǎng)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