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問答 > 營養(yǎng)科學 > 飲食健康 > 飲食健康
燉羊肉時去除膻味可通過浸泡焯水、添加香料、搭配酸性食材、控制火候及選擇合適部位等方法實現(xiàn)。
新鮮羊肉切塊后需用清水浸泡1-2小時,中途換水2-3次以析出血水。冷水下鍋焯煮時加入姜片、料酒,煮沸后撇凈浮沫,能有效去除大部分腥膻物質。焯水后的羊肉需用溫水沖洗表面雜質,避免肉質變柴。
草果、白蔻、小茴香等香料與羊肉膻味成分發(fā)生酯化反應。每500克羊肉可配1顆草果、3克小茴香,與姜片、蔥段同燉。注意香料需用紗布包裹避免殘留渣滓,桂皮、八角等重味香料需少量使用以防掩蓋肉香。
山楂或檸檬片含有機酸可分解脂肪中的醛類物質。燉煮時加入3-5片干山楂或1湯匙檸檬汁,既能軟化肉質又能中和腥味。白蘿卜、胡蘿卜等根莖類蔬菜的硫化物也有吸附膻味作用,建議與羊肉同燉至軟爛。
大火煮沸后轉小火慢燉1.5-2小時,保持湯面微沸狀態(tài)。過度沸騰會導致脂肪乳化加重腥味,可使用砂鍋或琺瑯鍋保持恒溫。出鍋前10分鐘加鹽調味,過早加鹽會使肉質緊縮不利異味揮發(fā)。
優(yōu)選閹割過的公羊后腿或羊肋排,脂肪分布均勻且膻味較輕。剔除可見脂肪膜和筋膜,羊肉逆紋切塊增大受熱面積。冷凍羊肉需徹底解凍后處理,冷藏排酸24小時可進一步提升肉質。
完成去膻處理的羊肉可搭配當歸、枸杞等藥膳食材溫補氣血,但陰虛火旺者應減少香料用量。建議每周攝入不超過500克羊肉,高血壓患者需控制湯品食用量。剩余羊湯冷藏后撇去表面凝固脂肪可降低熱量,重新加熱時添加新鮮香菜末增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