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問答 > 營養(yǎng)科學 > 食療保健 > 食療保健
食用豆類通常有助于補血,但效果有限。豆類含有鐵、葉酸等造血營養(yǎng)素,但植物性鐵吸收率較低,需搭配維生素C食物提升吸收。嚴重貧血需結(jié)合動物性食物或藥物干預。
豆類中黑豆、紅豆、扁豆含鐵量較高,每100克約含2-7毫克鐵,同時富含葉酸和蛋白質(zhì)。植物性鐵屬于非血紅素鐵,吸收率約為3-8%,遠低于動物肝臟等血紅素鐵20-30%的吸收率。烹飪時搭配青椒、西紅柿等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可將鐵吸收率提升2-3倍。長期素食者需注意每日攝入50-75克豆類,并定期監(jiān)測血紅蛋白水平。
缺鐵性貧血患者單靠豆類難以滿足需求,需配合紅肉、動物血制品。重度貧血血紅蛋白低于60克/升時,豆類食補無法替代藥物治療,如琥珀酸亞鐵片、多糖鐵復合物膠囊等補鐵劑。蠶豆病患者食用豆類可能誘發(fā)溶血,需避免攝入蠶豆及制品。胃腸功能弱者過量食用豆類可能引起腹脹,建議制成豆?jié){或發(fā)酵豆制品提高消化率。
日常可將黑豆與紅棗煮粥,或搭配豬肝制作湯品增強補血效果。出現(xiàn)頭暈、面色蒼白等貧血癥狀時,應及時就醫(yī)檢查血清鐵蛋白和轉(zhuǎn)鐵蛋白飽和度,明確貧血類型后制定個性化方案,避免盲目依賴食補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