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問答 > 營養(yǎng)科學 > 飲食健康 > 飲食健康
長期適量飲用紅酒可能對健康有一定益處,但過量飲用則可能對身體造成損害。紅酒中含有白藜蘆醇、多酚類物質等抗氧化成分,有助于心血管健康,但酒精本身會增加肝臟負擔并可能誘發(fā)其他疾病。
紅酒中的多酚類物質如花青素、單寧等具有抗氧化作用,可能幫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減少動脈粥樣硬化風險。少量酒精攝入可暫時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huán)。研究顯示地中海飲食模式中適量紅酒攝入與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存在關聯(lián)。葡萄皮中的白藜蘆醇可能通過抗炎機制發(fā)揮保護作用。
酒精代謝產物乙醛具有明確致癌性,長期過量飲酒會增加肝癌、乳腺癌等惡性腫瘤發(fā)病風險。世界衛(wèi)生組織指出酒精攝入無安全閾值,即使少量也可能增加癌癥概率。酒精會損傷胃黏膜屏障功能,誘發(fā)胃炎或消化性潰瘍。長期飲酒可能導致酒精性肝病進展,從脂肪肝發(fā)展為肝硬化。酒精還會干擾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增加抑郁、焦慮等精神障礙風險。
建議健康成年人每日酒精攝入量不超過25克,相當于紅酒約150毫升。高血壓、肝病患者及孕婦應完全避免飲酒。飲用紅酒時需注意搭配飲食,避免空腹飲酒。定期進行肝功能檢查,關注體重和血壓變化。若出現(xiàn)飲酒后不適或對酒精產生依賴傾向,應及時就醫(yī)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