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傷腫了怎么消腫止痛
腳踝傷腫了可通過冷敷、抬高患肢、加壓包扎、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等方式消腫止痛。腳踝腫脹疼痛通常由扭傷、骨折、韌帶損傷、關節(jié)炎、痛風等原因引起。
1、冷敷
腳踝受傷后48小時內可用冰袋冷敷,每次15-20分鐘,間隔1-2小時重復進行。冷敷能收縮血管減少出血和滲出,緩解腫脹疼痛。注意避免冰塊直接接觸皮膚,可用毛巾包裹防止凍傷。急性期過后可改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huán)。
2、抬高患肢
將受傷腳踝抬高超過心臟水平,可利用枕頭墊高下肢。抬高患肢有助于促進靜脈回流,減輕局部充血和水腫。建議每天抬高3-4次,每次持續(xù)30分鐘以上,睡眠時也可保持抬高姿勢。
3、加壓包扎
使用彈性繃帶對腳踝進行適度加壓包扎,壓力應均勻分布。包扎時從足部向小腿方向纏繞,松緊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為宜。加壓包扎可限制軟組織腫脹,提供支撐保護,但需注意觀察末梢循環(huán),避免過緊影響血供。
4、藥物治療
可遵醫(yī)囑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緩釋膠囊、雙氯芬酸鈉腸溶片緩解疼痛腫脹。嚴重腫脹可短期使用地奧司明片改善微循環(huán)。外用藥可選擇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或氟比洛芬凝膠貼膏局部涂抹。痛風性關節(jié)炎需使用秋水仙堿片。
5、物理治療
急性期過后可采用超聲波、紅外線等物理療法促進消腫?;謴推谶M行踝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和肌力練習,如踝泵運動、抗阻訓練等。嚴重韌帶損傷可能需佩戴護踝支具,骨折患者需石膏固定4-6周。
腳踝受傷后應避免過早負重行走,穿著寬松舒適鞋襪。飲食上多攝入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C的食物如雞蛋、瘦肉、西藍花等促進組織修復。若腫脹持續(xù)加重、出現(xiàn)明顯畸形或無法承重,應及時就醫(yī)排除骨折?;謴推诳芍鸩竭M行平衡訓練如單腿站立,預防再次損傷。注意觀察皮膚顏色和溫度變化,防止深靜脈血栓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