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顫動常見的病因
心室顫動常見病因主要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肌病、電解質紊亂、藥物中毒以及心臟電生理異常等。
1、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心室顫動最常見的原因,心肌缺血導致心肌細胞電活動不穩(wěn)定,易引發(fā)惡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時缺血區(qū)心肌與正常心肌間形成電傳導差異,可能誘發(fā)心室顫動?;颊叱0橛行赝?、呼吸困難等癥狀,需通過心電圖、冠脈造影確診。
2、心肌病
擴張型心肌病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結構異常,心肌纖維化區(qū)域可能成為心律失常起源點。心肌收縮力下降和心室擴大進一步加重電傳導紊亂,增加心室顫動風險。這類患者可能出現(xiàn)乏力、水腫等心力衰竭表現(xiàn)。
3、電解質紊亂
嚴重低鉀血癥或高鉀血癥均可干擾心肌細胞動作電位,低鎂血癥也會影響鈉鉀泵功能。電解質失衡時心肌復極過程異常,易形成折返環(huán)路。常見于利尿劑濫用、腎功能不全或腹瀉嘔吐導致的水電解質丟失。
4、藥物中毒
洋地黃類藥物過量會抑制鈉鉀ATP酶,導致細胞內鈣超載和延遲后除極。抗心律失常藥物如奎尼丁本身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可能延長QT間期誘發(fā)尖端扭轉型室速進而惡化為心室顫動。
5、心臟電生理異常
先天性長QT綜合征、Brugada綜合征等離子通道病變患者存在基因缺陷,心肌復極儲備能力下降。輕微刺激如情緒激動就可能觸發(fā)早期后除極,引發(fā)多形性室速并迅速轉為心室顫動。
預防心室顫動需定期監(jiān)測心電圖,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避免劇烈運動或情緒波動。存在高危因素者應限制咖啡因攝入,遵醫(yī)囑調整藥物劑量。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可顯著降低猝死風險,術后需定期隨訪評估設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