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皮的常見用法有哪些
紅樹皮通常可用于止血、消炎、治療皮膚感染等,常見用法主要有煎湯內服、研末外敷、煮水熏洗、制成藥膏、配伍入藥等。
1、煎湯內服
紅樹皮曬干后切碎,加水煎煮取汁飲用,有助于緩解胃腸炎癥或輕度腹瀉。其含有的單寧酸成分可收斂腸道黏膜,但過量可能引起便秘,建議每日用量控制在10克以內,脾胃虛寒者慎用。
2、研末外敷
將干燥紅樹皮研磨成細粉,直接撒于輕微創(chuàng)傷或潰瘍表面。其抗菌成分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常見致病菌,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使用前需清潔傷口,化膿性感染需配合抗生素治療。
3、煮水熏洗
紅樹皮煮沸后濾渣,待水溫適宜后熏洗患處,適用于痔瘡腫脹或會陰部濕疹。熏洗可減輕局部充血和瘙癢,每日1-2次,每次15分鐘,皮膚破損時禁用。
4、制成藥膏
紅樹皮提取物可與凡士林混合制成外用軟膏,用于蚊蟲叮咬或輕度燙傷。藥膏能形成保護膜減少外界刺激,若出現(xiàn)皮膚發(fā)紅需停用,過敏體質者應先做小范圍測試。
5、配伍入藥
在中醫(yī)方劑中常與地榆、白及等配伍,增強收斂止血功效。經典方劑如槐花散含紅樹皮成分,用于便血癥狀,需由中醫(yī)師辨證調配,避免與寒涼藥物同用。
使用紅樹皮前應確認無霉變或蟲蛀,外用時注意觀察是否出現(xiàn)皮膚過敏反應。孕婦及兒童使用須咨詢醫(yī)師,嚴重感染或出血性疾病患者不可替代正規(guī)醫(yī)療。日常保存需置于陰涼干燥處,定期檢查藥材性狀變化,配伍其他藥物時需間隔2小時以上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