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造影對人體的危害
心臟造影檢查通常對人體無明顯危害,但可能因個體差異或操作因素出現輕微不良反應。心臟造影主要用于診斷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需嚴格遵循臨床指征。
心臟造影通過向冠狀動脈注入造影劑并拍攝X光影像,幫助醫(yī)生觀察血管狹窄或堵塞情況。檢查過程中使用的造影劑可能引發(fā)過敏反應,表現為皮膚瘙癢、皮疹或惡心嘔吐,極少數情況下可能出現過敏性休克。檢查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穿刺部位淤青、血腫或短暫心悸,通常1-2天內自行緩解。X線輻射量控制在安全范圍內,單次檢查不會造成輻射損傷。腎功能不全患者需謹慎使用含碘造影劑,可能加重腎臟負擔。
存在嚴重心律失常、未控制的高血壓或造影劑過敏史患者風險相對較高。檢查中導管操作可能損傷血管內膜,但發(fā)生率極低。術后需臥床休息6-8小時避免穿刺點出血,監(jiān)測心率血壓變化。醫(yī)療機構均配備急救設備應對突發(fā)情況,由專業(yè)團隊操作可最大限度保障安全。
接受心臟造影后應保持穿刺部位清潔干燥,24小時內避免劇烈運動。多飲水促進造影劑排泄,觀察有無發(fā)熱或心悸等異常癥狀。日常注意控制血壓血糖,戒煙限酒,定期復查心電圖。若出現持續(xù)胸痛、肢體麻木或血腫擴大,需立即就醫(yī)處理。心血管疾病患者應遵醫(yī)囑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保持低鹽低脂飲食,適度進行有氧運動改善血液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