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斷腸草的常見用法有哪些
白斷腸草一般是指鉤吻,其常見用法主要有外敷止痛、祛風除濕、消腫散結、殺蟲止癢、治療跌打損傷等。鉤吻具有毒性,須嚴格遵醫(yī)囑使用,不可內服。
1、外敷止痛
鉤吻的根莖搗碎后外敷可用于緩解風濕性關節(jié)痛或神經痛。其含有的鉤吻素甲具有局部麻醉作用,但皮膚破損處禁用。外敷時間不宜超過2小時,避免接觸眼睛及黏膜。
2、祛風除濕
將鉤吻葉片與白酒浸泡后制成藥酒,可涂抹于患處輔助改善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引起的腫脹。使用前需做皮膚過敏測試,孕婦及過敏體質者禁用。
3、消腫散結
新鮮鉤吻葉配伍其他草藥搗爛外敷,對乳腺炎初期腫塊有一定消散作用。需在醫(yī)師指導下控制用量,出現皮膚灼熱感應立即停用并用清水沖洗。
4、殺蟲止癢
鉤吻煎水外洗可抑制疥螨活動,緩解疥瘡導致的劇烈瘙癢。濃度過高會導致接觸性皮炎,兒童及皮膚敏感者應稀釋后使用,禁止用于頭面部。
5、治療跌打損傷
鉤吻與紅花、桃仁等配伍制成膏藥,可促進軟組織挫傷后的淤血吸收。開放性傷口禁用,使用期間出現心悸或頭暈需立即就醫(yī)。
使用鉤吻前必須經專業(yè)中醫(yī)師辨證,嚴格控制劑量和用法。誤服后會出現嘔吐、瞳孔散大、呼吸麻痹等中毒反應,需立即送醫(yī)洗胃。日常存放應置于兒童無法接觸處,避免與食品混放。孕婦、哺乳期女性及肝腎功能不全者絕對禁用,外用時出現皮膚過敏需停用并用生理鹽水沖洗。治療期間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患處清潔干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