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蛋白酶原降低是什么病造成的
胃蛋白酶原降低可能與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癌等疾病有關。胃蛋白酶原是胃黏膜分泌的消化酶前體,其水平下降通常反映胃黏膜功能受損。
1、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胃黏膜長期炎癥導致腺體萎縮的疾病。胃黏膜受損后主細胞減少,胃蛋白酶原分泌能力下降?;颊呖赡艹霈F上腹隱痛、餐后飽脹感,胃鏡檢查可見黏膜變薄。治療需根除幽門螺桿菌,常用藥物包括奧美拉唑腸溶片、膠體果膠鉍膠囊、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等。
2、胃潰瘍
胃潰瘍發(fā)生時胃黏膜防御機制被破壞,主細胞功能受影響。潰瘍面擴大可能直接損傷分泌胃蛋白酶原的腺體。典型癥狀為規(guī)律性上腹痛,可能伴隨黑便。治療需抑制胃酸并保護黏膜,常用雷貝拉唑鈉腸溶片、鋁碳酸鎂咀嚼片等藥物。
3、胃癌
胃癌組織浸潤會取代正常胃黏膜,導致胃蛋白酶原分泌細胞大量減少。早期可能無癥狀,進展期可出現消瘦、嘔血。胃鏡活檢是確診依據,治療需根據分期選擇手術或化療。術后常需補充消化酶制劑如胰酶腸溶膠囊。
4、自身免疫性胃炎
自身抗體攻擊胃壁細胞導致黏膜萎縮,影響胃蛋白酶原合成?;颊叨嗪喜⒕S生素B12缺乏性貧血,血清抗壁細胞抗體陽性。治療需補充維生素B12注射液,必要時使用糖皮質激素。
5、長期抑酸治療
質子泵抑制劑長期使用會抑制胃酸分泌,反饋性減少胃蛋白酶原產生。這種情況屬于可逆性功能改變,停藥后多能恢復。用藥期間建議定期監(jiān)測胃功能,避免不必要的長期抑酸治療。
發(fā)現胃蛋白酶原降低應完善胃鏡檢查明確病因,避免攝入辛辣刺激食物,戒煙限酒,保持規(guī)律飲食。慢性胃病患者可適量進食山藥、南瓜等保護胃黏膜的食物,但需注意營養(yǎng)均衡。若伴隨明顯消瘦、嘔血等癥狀須立即就醫(yī),胃癌高危人群建議每年進行胃蛋白酶原篩查聯合胃鏡監(jiān)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