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抗體檢查內容

自身免疫抗體檢查主要包括抗核抗體、類風濕因子、抗中性粒細胞胞質抗體、抗雙鏈DNA抗體、抗磷脂抗體等項目。這些檢查有助于診斷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jié)炎、干燥綜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核抗體是篩查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礎項目,陽性結果可能提示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等疾病。該抗體可與細胞核內成分結合形成免疫復合物,導致多器官損傷。檢查時需采集靜脈血標本,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部分健康人群也可能出現低滴度陽性,需結合臨床表現判斷。
類風濕因子是診斷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重要指標,屬于IgM型自身抗體。該抗體可與IgG的Fc段結合形成免疫復合物,引發(fā)關節(jié)滑膜炎性反應。除類風濕關節(jié)炎外,慢性感染、腫瘤等疾病也可能導致其水平升高。檢查結果需結合關節(jié)癥狀、影像學表現綜合評估。
抗中性粒細胞胞質抗體主要用于血管炎診斷,包括胞質型和核周型兩種模式。該抗體可激活中性粒細胞導致血管內皮損傷,與肉芽腫性多血管炎、顯微鏡下多血管炎等疾病相關。檢查陽性時需要進一步評估器官受累情況,典型表現為肺部出血、腎功能異常等。
抗雙鏈DNA抗體對系統性紅斑狼瘡具有較高特異性,抗體水平與疾病活動度相關。該抗體可沉積于腎小球基底膜引發(fā)狼瘡腎炎,也可形成循環(huán)免疫復合物導致皮膚、關節(jié)病變。動態(tài)監(jiān)測抗體滴度有助于評估治療效果和預后。
抗磷脂抗體包括抗心磷脂抗體、抗β2糖蛋白I抗體等,與血栓形成、病態(tài)妊娠相關。該抗體家族可干擾凝血系統平衡,導致動靜脈血栓、反復流產等臨床表現。檢查陽性時需要評估抗磷脂抗體綜合征診斷標準,必要時啟動抗凝治療。
進行自身免疫抗體檢查前應避免劇烈運動和應激狀態(tài),部分項目需要空腹采血。檢查結果需由風濕免疫科醫(yī)生結合臨床癥狀、其他實驗室指標綜合解讀。確診自身免疫性疾病后應定期復查相關抗體水平,監(jiān)測疾病活動度。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避免感染、過度日曬等誘發(fā)因素,保持規(guī)律作息和均衡飲食有助于病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