燉湯上火還是煲湯上火
中醫(yī)養(yǎng)生編輯
醫(yī)普小能手
關鍵詞: #上火
中醫(yī)養(yǎng)生編輯
醫(yī)普小能手
關鍵詞: #上火
燉湯與煲湯是否導致上火取決于食材屬性、烹飪時間和個人體質,合理搭配可避免上火問題。

燉湯多選用溫補類食材如羊肉、當歸,長時間燉煮易生內熱;煲湯常用清熱食材如冬瓜、薏米,性味平和。體質偏熱者應減少溫性食材比例,搭配白蘿卜或蓮藕中和火氣。
燉湯持續(xù)4-6小時的高溫使食材營養(yǎng)完全釋放,但可能破壞某些維生素并產生燥熱物質;煲湯控制在1-2小時,更適合夏季飲用。建議陰虛體質人群縮短燉煮時間至3小時內。
陽虛怕冷者適合飲用加入生姜、黃芪的燉湯;濕熱體質人群飲用老火湯可能引發(fā)口瘡、便秘,可添加麥冬、玉竹等滋陰藥材。兒童及孕婦需避免含有人參、鹿茸的滋補湯品。

冬季宜選擇燉煮類溫補湯品,夏季推薦綠豆海帶煲湯等清涼配方。春秋季節(jié)可交替使用兩種方式,搭配銀耳百合湯調節(jié)體內陰陽平衡。
出現上火癥狀時可飲用菊花決明子茶,或按摩太沖穴、涌泉穴引火下行。嚴重咽喉腫痛者可用金銀花、胖大海各10克煎水代茶飲。

日常飲湯需注意葷素搭配,推薦鴨肉燉山藥、鯽魚豆腐湯等平性組合。運動方面建議練習八段錦調理脾胃須單舉式,促進水谷運化。湯品飲用時間以午餐前為宜,避免晚間加重脾胃負擔。長期濕熱體質人群可每周用土茯苓30克、赤小豆50克煲湯進行調理,配合足三里穴位艾灸增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