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池的水是自來水嗎還是天然

關鍵詞: #游泳
關鍵詞: #游泳
游泳池的水通常采用自來水與天然水源混合處理的方式,主要經過過濾消毒、循環(huán)凈化、化學平衡調節(jié)、水質監(jiān)測、補充更新五個環(huán)節(jié)保障安全。
市政自來水是游泳池基礎水源,需經過砂缸過濾去除懸浮物,配合次氯酸鈉或臭氧消毒殺滅病原微生物。部分場館會增設活性炭吸附有機雜質,確保水質透明無菌。
天然水體如湖水需經過沉淀池預處理,與自來水按比例混合后進入循環(huán)系統(tǒng)。循環(huán)泵每天可使池水完全過濾6-8次,紫外線消毒裝置能進一步破壞微生物DNA。
水質管理員每日檢測pH值維持在7.2-7.8范圍,總堿度控制在80-120ppm。添加硫酸銅抑制藻類生長,使用碳酸鈉調節(jié)水體硬度,避免腐蝕設備或刺激皮膚。
現代泳池配備在線傳感器監(jiān)測余氯、氧化還原電位等參數,數據每15分鐘上傳至監(jiān)管平臺。當游離氯濃度低于1.0ppm時自動啟動加藥裝置,確保持續(xù)消毒效果。
每日因蒸發(fā)、反沖洗損失約3-5%水量,需補充新鮮自來水。根據衛(wèi)生規(guī)范,泳池每年應徹底排空2-3次,對池壁進行高壓沖洗和消毒劑浸泡,防止生物膜形成。
選擇正規(guī)經營的游泳場所時,可觀察池底排水孔是否清晰可見,水面無泡沫積聚,聞起來有輕微氯味但不刺鼻。游泳前后用溫水沖洗身體,避免攜帶護發(fā)素等化學殘留物入水。室外泳池暴雨后應暫停使用,防止地表徑流污染。兒童游泳建議佩戴防水眼鏡,減少眼睛接觸消毒副產物。中老年群體注意控制單次游泳時間在1小時內,避免長時間浸泡導致皮膚屏障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