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腔粘連的檢查方法有哪些
普外科編輯
醫(yī)普小新
關鍵詞: #宮腔粘連
普外科編輯
醫(yī)普小新
關鍵詞: #宮腔粘連
宮腔粘連可通過婦科檢查、超聲檢查、宮腔鏡檢查、子宮輸卵管造影、磁共振成像等方式診斷。宮腔粘連可能與子宮內膜損傷、感染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月經量減少、閉經、不孕等癥狀。

婦科檢查是初步篩查宮腔粘連的常用方法,醫(yī)生通過雙合診或三合診觸診子宮,可能發(fā)現(xiàn)子宮活動度降低、宮體壓痛等異常。對于合并宮頸管粘連者,探針探查時可感知宮腔阻力增大或無法進入宮腔。該檢查無須特殊準備,但無法直接觀察宮腔內部粘連程度。
經陰道超聲能清晰顯示子宮內膜線中斷、宮腔積液等間接征象,三維超聲可重建宮腔形態(tài),對粘連范圍評估更具優(yōu)勢。超聲檢查無創(chuàng)且可重復進行,但對輕度膜性粘連敏感度較低,需結合其他檢查綜合判斷。
宮腔鏡檢查是診斷宮腔粘連的金標準,通過內鏡直接觀察粘連部位、范圍及類型,可區(qū)分膜性、肌性或結締組織性粘連。檢查同時能進行粘連分離治療,但屬于侵入性操作,需在月經干凈后3-7天進行,術前需排除生殖道急性炎癥。

子宮輸卵管造影通過向宮腔注入造影劑,X線下可顯示宮腔充盈缺損、邊緣不規(guī)則等粘連特征,還能評估輸卵管通暢情況。該檢查對碘過敏者禁用,可能引起輕度腹痛或造影劑逆流等不良反應。
磁共振成像能多平面顯示宮腔結構,對合并深肌層粘連或子宮內膜異位癥者有較高診斷價值。其軟組織分辨率優(yōu)于CT,但費用較高且檢查時間長,通常作為超聲或宮腔鏡檢查的補充手段。

確診宮腔粘連后需根據(jù)粘連程度制定治療方案,輕度粘連可通過宮腔鏡分離術治療,中重度可能需放置宮內節(jié)育器或球囊支架預防再粘連。術后建議補充雌激素促進內膜修復,定期復查宮腔鏡評估恢復情況。備孕患者應監(jiān)測排卵并指導同房時機,若合并輸卵管問題需考慮輔助生殖技術。日常需注意會陰清潔,避免不必要的宮腔操作,出現(xiàn)月經異?;蚋雇醇又貢r及時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