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經(jīng)常肛裂怎么辦

肛門經(jīng)常肛裂可通過調整飲食結構、保持局部清潔、溫水坐浴、使用藥物、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肛裂通常由便秘、局部感染、肛門括約肌痙攣、分娩損傷、炎癥性腸病等原因引起。
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有助于軟化糞便,減少排便時對肛門的機械性損傷。日??蛇m量食用西藍花、燕麥、火龍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每日飲水量建議達到1500-2000毫升。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防止加重局部充血。
排便后使用溫水輕柔清洗肛周,避免用粗糙紙巾反復擦拭??蛇x擇無酒精濕巾清潔,清洗后保持干燥。穿透氣棉質內褲,避免局部潮濕環(huán)境滋生細菌。建議家長幫助兒童清潔時動作需格外輕柔。
每日2-3次溫水坐浴可緩解肛門括約肌痙攣,水溫控制在38-40℃,每次持續(xù)10-15分鐘。坐浴后涂抹凡士林保護創(chuàng)面。避免在水中添加刺激性物質,坐浴盆需專人專用并定期消毒。
硝酸甘油軟膏能松弛肛門內括約肌,改善局部血供。利多卡因凝膠可暫時緩解疼痛,但需防止過敏反應。乳果糖口服溶液通過滲透作用軟化糞便。使用藥物需嚴格遵醫(yī)囑,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部分外用藥。
慢性肛裂經(jīng)保守治療無效時可考慮肛門內括約肌側切術,術后復發(fā)概率較低。肛裂切除術適用于合并哨兵痔或肛乳頭肥大的患者。手術需在正規(guī)醫(yī)療機構進行,術后需配合坐浴和換藥。
肛裂患者應建立規(guī)律排便習慣,避免久蹲用力。急性期可暫時使用開塞露輔助排便,但不宜長期依賴。若出現(xiàn)發(fā)熱、膿性分泌物等感染跡象,或持續(xù)出血超過1周未愈,須及時就醫(yī)排查克羅恩病等潛在病因。術后患者3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