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和中耳炎的區(qū)別主要體現(xiàn)在發(fā)病位置、常見癥狀、病因和治療方法四個方面。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膚的炎癥,中耳炎是中耳腔的感染。
一、發(fā)病位置外耳道炎病變位于耳道口至鼓膜之間的外耳道。中耳炎病變位于鼓膜內側的中耳腔。
二、常見癥狀外耳道炎主要表現(xiàn)為耳道內劇烈疼痛、瘙癢和滲出,牽拉耳廓時疼痛加劇。中耳炎以耳深部脹痛、聽力下降和耳鳴為主,可能伴有發(fā)熱。
三、主要病因外耳道炎多因污水入耳、挖耳損傷導致細菌或真菌感染。中耳炎常繼發(fā)于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病原體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
四、治療方法外耳道炎以局部清潔和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為主。中耳炎需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嚴重鼓膜穿孔需行鼓膜修補術。
出現(xiàn)耳部不適應及時就醫(yī)明確診斷,避免自行掏耳或用藥,保持耳部干燥有助于預防耳部感染。
外耳朵癢可能由耳垢堆積、過敏反應、外耳道感染、耳部皮膚病等原因引起,可通過清理耳垢、抗過敏治療、抗感染治療、皮膚護理等方式緩解。
一、耳垢堆積耳垢過多可能刺激耳道皮膚引起瘙癢。日??墒褂脺厮鍧嵧舛苊馐褂妹藓炆钊攵?,以免將耳垢推入更深部位。
二、過敏反應接觸洗發(fā)水、染發(fā)劑等過敏原可能引發(fā)耳部濕疹樣改變。需避開過敏物質,嚴重時可短期使用氫化可的松乳膏等抗過敏藥膏,合并感染時需配合莫匹羅星軟膏控制炎癥。
三、外耳道感染細菌或真菌感染可能導致耳道紅腫滲液,常與掏耳損傷或進水有關。需保持耳道干燥,細菌感染可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真菌感染可用克霉唑滴耳液,嚴重時需口服頭孢克肟等抗生素。
四、耳部皮膚病銀屑病、脂溢性皮炎等皮膚疾病可能蔓延至耳部,伴隨脫屑或滲液。需針對原發(fā)病治療,局部使用他克莫司軟膏調節(jié)免疫,配合水楊酸軟膏軟化角質,慢性期可用紫外線照射治療。
日常需避免頻繁掏耳,洗浴時佩戴耳塞防止進水,過敏體質者減少接觸金屬耳飾,若瘙癢持續(xù)加重或出現(xiàn)聽力下降應及時就診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