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上長腫瘤不一定是癌,胰腺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兩類,需通過病理檢查確診。胰腺腫瘤主要有胰腺囊腫、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胰腺導管內乳頭狀黏液性腫瘤、胰腺實性假乳頭狀腫瘤、胰腺癌等類型。
胰腺囊腫多為良性病變,通常由胰腺炎、外傷或先天因素引起,表現(xiàn)為上腹隱痛或無癥狀。體積較小時可定期觀察,若囊腫增大或引發(fā)癥狀需手術切除。臨床常用超聲內鏡評估性質,無須特殊藥物治療。
此類腫瘤多數(shù)生長緩慢,根據激素分泌情況分為功能性與非功能性。功能性腫瘤可能導致低血糖、胃潰瘍等癥狀,可通過奧曲肽掃描定位。治療包括手術切除或使用生長抑素類似物,惡性概率與腫瘤分級相關。
該腫瘤起源于胰管上皮,具有惡變潛能但進展緩慢。典型癥狀為反復腹痛或胰管擴張,需通過MRI或ERCP診斷。低度異型增生者可隨訪,高度異型增生需行胰腺部分切除術預防癌變。
好發(fā)于年輕女性,屬低度惡性腫瘤,包膜完整且轉移率低。CT檢查可見特征性囊實性結構,手術完整切除后預后良好,通常無須輔助化療,術后需長期影像學復查。
胰腺導管腺癌占惡性胰腺腫瘤的絕大多數(shù),早期癥狀隱匿,進展后出現(xiàn)黃疸、消瘦等。診斷依賴增強CT和CA19-9檢測,根治性手術聯(lián)合化療是主要治療手段,但晚期患者預后較差。
發(fā)現(xiàn)胰腺腫瘤后應避免自行判斷性質,須及時就診完善增強CT、腫瘤標志物等檢查。日常需戒煙限酒,控制高脂飲食,糖尿病患者應定期篩查胰腺情況。術后患者需遵循醫(yī)囑進行營養(yǎng)支持,適量補充胰酶制劑幫助消化,定期復查監(jiān)測復發(fā)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