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子宮內膜炎多數情況下無法自愈,需及時就醫(yī)治療。該病通常由細菌感染、宮腔操作、免疫力低下、子宮內膜損傷等因素引起。
1、細菌感染常見病原體包括大腸埃希菌、葡萄球菌等,需使用抗生素如頭孢曲松、甲硝唑、多西環(huán)素治療,伴隨發(fā)熱和下腹疼痛癥狀。
2、宮腔操作人工流產、刮宮等操作可能導致感染,需遵醫(yī)囑使用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等藥物,可能出現異常陰道流血。
3、免疫力低下糖尿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等會加重感染,除抗感染治療外需控制基礎疾病,表現為病程遷延不愈。
4、子宮內膜損傷分娩或月經期性生活可能破壞內膜屏障,需配合抗生素和子宮收縮劑治療,常見癥狀為膿性分泌物增多。
患病期間應臥床休息,保持會陰清潔,避免性生活,飲食宜清淡并補充優(yōu)質蛋白,癥狀加重須立即復診。
絕經后白帶增多可能與激素水平變化、陰道炎、宮頸病變、子宮內膜病變等原因有關,需結合具體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
1、激素水平變化絕經后雌激素下降導致陰道黏膜變薄,局部抵抗力減弱易出現分泌物增多,可通過局部使用雌激素軟膏改善癥狀。
2、陰道炎萎縮性陰道炎或細菌性陰道病常見于絕經女性,可能與陰道pH值改變、菌群失調有關,表現為分泌物增多伴異味,可遵醫(yī)囑使用甲硝唑栓、克林霉素乳膏、雌激素陰道環(huán)等藥物。
3、宮頸病變宮頸息肉或宮頸上皮內瘤變可能導致異常分泌物,常伴有接觸性出血,需通過宮頸TCT檢查確診,必要時行宮頸錐切術。
4、子宮內膜病變子宮內膜息肉或內膜癌可能引起水樣或血性分泌物,需通過超聲檢查或診斷性刮宮明確診斷,根據病情選擇宮腔鏡手術或放化療。
建議保持外陰清潔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劑,穿著棉質內褲并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出現異常分泌物持續(xù)一周以上應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