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后跟腫痛可能由足底筋膜炎、跟腱炎、骨刺或外傷等原因引起,可通過休息理療、藥物緩解、支具矯正或手術等方式治療。
長時間站立或運動過度導致足底筋膜勞損,表現(xiàn)為晨起第一步疼痛。建議減少負重活動,冰敷緩解腫脹,可遵醫(yī)囑使用雙氯芬酸鈉凝膠、塞來昔布膠囊或洛索洛芬鈉片。
運動前熱身不足或鞋子不合適引發(fā)跟腱反復牽拉損傷,伴隨局部發(fā)熱感。需暫停跑跳運動,使用足跟墊緩沖壓力,急性期可選用氟比洛芬巴布膏、依托考昔片或局部封閉治療。
跟骨退行性變或長期應力刺激產(chǎn)生骨質增生,X線檢查可見骨贅。穿戴軟底鞋減少摩擦,超聲波治療幫助消炎,嚴重時需行骨贅切除術或跟骨減壓術。
高處墜落或硬物撞擊導致跟骨骨折或軟組織挫傷,可能出現(xiàn)淤青變形。急性期需制動并抬高患肢,骨折需石膏固定,可配合傷科接骨片、邁之靈片促進恢復。
日常避免穿硬底鞋,運動前后做好拉伸,超重者需控制體重減輕足部負荷,持續(xù)疼痛超過一周建議骨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