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問答 > 營養(yǎng)科學 > 飲食健康 > 飲食健康
龍眼肉具有一定的補血作用,可以輔助改善氣血不足的情況。龍眼肉含有豐富的鐵元素、維生素B族和葡萄糖等成分,有助于促進血紅蛋白合成和血液循環(huán)。適合貧血、產(chǎn)后體虛、失眠健忘等人群適量食用。
龍眼肉含鐵量較高,每100克干龍眼肉含鐵量可達3-5毫克。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缺鐵性貧血患者適量食用可幫助改善面色蒼白、乏力等癥狀。建議搭配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如鮮棗、獼猴桃同食,以提高鐵的吸收率。
龍眼肉中的維生素B2和葉酸能促進紅細胞成熟,維生素B12可預防惡性貧血。這些營養(yǎng)素協(xié)同作用可改善骨髓造血功能,對妊娠期貧血、營養(yǎng)性貧血有一定輔助調理效果。但嚴重貧血仍需配合琥珀酸亞鐵片、富馬酸亞鐵顆粒等藥物治療。
中醫(yī)認為龍眼肉性溫味甘,歸心脾經(jīng),能補益心脾、養(yǎng)血安神。對于氣血兩虛引起的頭暈心悸、失眠多夢,可用龍眼肉15克配伍紅棗10克、枸杞子10克煮粥食用。但陰虛火旺者不宜過量,以免引發(fā)口干咽痛等上火癥狀。
龍眼肉所含的膽堿、腺苷等活性成分能擴張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對于手腳冰涼、月經(jīng)量少的女性,適量食用龍眼肉有助于緩解末梢循環(huán)不良。但糖尿病患者應注意控制攝入量,因其含糖量較高。
龍眼肉的葡萄糖和多種氨基酸能為神經(jīng)系統(tǒng)提供能量,改善腦部供氧。神經(jīng)衰弱導致的健忘、注意力不集中者,可每日食用10-15粒新鮮龍眼。但濕熱體質者應避免與辛辣食物同食,防止加重體內濕滯。
建議將龍眼肉作為食療輔料,每日食用量控制在20-30克干品為宜。貧血患者應同時保證瘦肉、動物肝臟、深色蔬菜等富含血紅素鐵的膳食攝入。若出現(xiàn)持續(xù)頭暈、心悸等嚴重癥狀,需及時就醫(yī)排查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疾病可能,必要時遵醫(yī)囑使用右旋糖酐鐵分散片、蛋白琥珀酸鐵口服溶液等補鐵藥物。食用龍眼肉期間忌飲濃茶咖啡,以免影響鐵質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