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問答 > 營養(yǎng)科學 > 飲食健康 > 飲食健康
缺鐵時可適量食用豬肝、鴨血、菠菜、黑木耳、紅肉等食物補充鐵質(zhì)。動物性食物中的血紅素鐵吸收率較高,植物性食物中的非血紅素鐵需搭配維生素C促進吸收。
豬肝是血紅素鐵含量最高的食物之一,每100克約含22.6毫克鐵,適合缺鐵性貧血患者。建議每周食用1-2次,每次50-100克,避免與濃茶、咖啡同食影響吸收。慢性肝病患者及孕婦需控制攝入量。
鴨血鐵含量可達30-40毫克/100克,且為易吸收的血紅素鐵??芍谱鼬喲劢z湯、毛血旺等菜肴,但高尿酸血癥患者應限制食用。市售鴨血需選擇正規(guī)渠道產(chǎn)品,確保衛(wèi)生安全。
菠菜含非血紅素鐵2.9毫克/100克,同時富含維生素C和葉酸。建議焯水后涼拌或清炒,減少草酸對鐵吸收的干擾。腎結(jié)石患者不宜大量食用,嬰幼兒輔食應選擇更易吸收的鐵強化米粉。
干黑木耳鐵含量高達97.4毫克/100克,泡發(fā)后約為5-10毫克。所含多糖成分有助于改善腸道鐵吸收,適合素食者。食用前需充分泡發(fā)洗凈,消化功能較弱者應切碎烹調(diào)。
牛肉、羊肉等紅肉含血紅素鐵3-5毫克/100克,其肉類蛋白質(zhì)可促進鐵吸收。選擇瘦肉部位每周攝入300-500克,高溫煎烤可能產(chǎn)生有害物質(zhì),建議采用燉煮方式烹調(diào)。
補鐵期間應避免與鈣片、全谷物同食,間隔2小時以上為宜。柑橘類水果、青椒等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可提升鐵吸收率2-3倍。長期缺鐵或貧血嚴重者需及時就醫(yī),在醫(yī)生指導下配合鐵劑治療,定期檢測血清鐵蛋白指標。日常飲食注意葷素搭配,烹飪選用鐵鍋可增加膳食鐵含量,但需避免攝入過量導致胃腸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