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問答 > 營養(yǎng)科學 > 飲食健康 > 飲食健康
食物適宜溫度一般在10-40攝氏度,具體溫度選擇與食物類型、消化吸收、口腔黏膜保護、營養(yǎng)保留等因素有關。
粥類、湯類等流食建議保持在60攝氏度左右,既能激發(fā)香味又避免燙傷口腔,溫度降至40攝氏度時消化吸收效率最高。
米飯面食等主食適宜50-55攝氏度,此時淀粉糊化程度最佳,蛋白質變性適度有利于胃腸分解。
蔬果沙拉等冷食建議不低于10攝氏度,過冷可能刺激胃腸黏膜,冷藏水果取出后靜置15分鐘再食用更安全。
嬰幼兒輔食應控制在37-40攝氏度,與體溫接近可減少刺激;糖尿病患者需避免高溫油炸食物以防糖化反應加劇。
日常飲食可配備食品溫度計監(jiān)測,避免反復加熱導致營養(yǎng)流失,吞咽功能障礙者需將食物冷卻至體溫以下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