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問答 > 營養(yǎng)科學 > 食療保健 > 食療保健
脾胃失和飲食上應注意避免生冷油膩、定時定量、選擇易消化食物、適量攝入健脾食材、減少刺激性食物。脾胃失和可能與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diào)、外感寒濕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腹脹、食欲不振、大便異常等癥狀。
生冷食物如冰飲、刺身會損傷脾陽,加重運化負擔;油膩食物如炸雞、肥肉易阻滯胃腸氣機。建議選擇溫熱的烹調(diào)方式,如清蒸魚、燉煮的南瓜小米粥,烹調(diào)時加入少許姜片可溫中散寒。慢性脾胃虛弱者需長期避免此類食物。
每日三餐固定時間進食,每餐七分飽為宜。暴飲暴食會加重脾胃負擔,饑餓過度則導致胃酸刺激黏膜。推薦采用少量多餐制,兩餐間可適量食用蘇打餅干或烤饅頭片等堿性食物中和胃酸。
優(yōu)先選用山藥、芋頭、嫩葉蔬菜等富含黏蛋白的食材,其質(zhì)地柔軟有助于胃腸蠕動。將食材切碎煮爛,如胡蘿卜泥、燉爛的銀耳羹等。避免粗纖維過多的竹筍、芹菜等難消化蔬菜,急性發(fā)作期可暫時采用半流質(zhì)飲食。
茯苓、芡實、蓮子等藥食同源材料可健脾益氣,推薦制作四神湯或八珍糕。新鮮山藥含淀粉酶可促進消化,建議蒸食或煮粥。紅棗、桂圓等甘溫之品需搭配陳皮以防滋膩礙胃,每周食用3-4次為宜。
辣椒、咖喱等辛辣調(diào)料會刺激胃黏膜,咖啡、濃茶所含單寧酸影響鐵吸收。飲酒會直接損傷胃上皮細胞,空腹時尤甚。癥狀明顯期應嚴格忌口,緩解期可偶爾少量食用,同時搭配牛奶等保護性食物。
脾胃失和患者除飲食調(diào)整外,建議保持適度運動如八段錦、飯后散步以助運化,避免久坐久臥。注意腹部保暖,可配合艾灸中脘、足三里等穴位。若出現(xiàn)持續(xù)消瘦、黑便等預警癥狀,應及時進行胃腸鏡檢查排除器質(zhì)性疾病。建立規(guī)律的作息習慣,避免過度思慮對脾胃功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