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問答 > 營養(yǎng)科學 > 飲食健康 > 飲食健康
紅豆陳皮粥可通過基礎版、改良版、藥膳版等方式制作,具有健脾祛濕、理氣消食等功效。
取紅豆100克提前浸泡4小時,陳皮5克洗凈切絲。將紅豆與粳米100克加水煮沸后轉小火慢燉1小時,加入陳皮再煮15分鐘。此版本適合日常調理胃腸功能,紅豆富含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陳皮中的揮發(fā)油能緩解腹脹。使用砂鍋熬煮可使粥品更香糯,糖尿病患者應減少粳米用量。
在基礎配方中加入茯苓15克、山藥50克。茯苓需提前研磨成粉,山藥去皮切塊后與紅豆同煮。該版本增強利水滲濕效果,適合梅雨季節(jié)食用。山藥所含黏液蛋白能保護胃黏膜,與陳皮配伍可改善食欲不振。建議每周食用2-3次,便溏者需減少茯苓用量。
添加芡實20克、蓮子15克等藥材。芡實需敲碎后與其他食材同煮,蓮子去心可避免苦澀。此版本適用于脾虛久瀉人群,芡實含大量淀粉酶抑制物能收斂止瀉。陳皮在此方中起佐使藥作用,可中和補益藥材的滋膩感。慢性腎病患者應去除芡實,改用薏苡仁替代。
使用高壓鍋烹制能縮短至40分鐘。紅豆無需提前浸泡,與陳皮、糯米按1:1比例加水壓制。高壓環(huán)境使紅豆更易軟爛,糯米增加粥品黏稠度。適合工作繁忙人群,但陳皮揮發(fā)油成分可能因高溫部分分解,建議起鍋前5分鐘再加入陳皮。胃酸過多者宜改用糙米替代糯米。
加入冰糖20克、干桂花2克調味。待粥品煮好后拌入冰糖,撒桂花燜3分鐘。陳皮在此版本中能平衡甜膩感,其含有的橙皮苷可促進糖代謝。適合兒童及體質虛寒者冬季食用,但濕熱體質人群應去除冰糖,改用少量蜂蜜調味。
制作時需選用三年以上新會陳皮效果更佳,霉變陳皮會產生黃曲霉素。紅豆建議挑選顆粒飽滿、色澤鮮亮的當年新豆,陳舊豆類容易引發(fā)胃腸不適。每周食用不宜超過4次,孕婦應去除陳皮改用生姜代替。若出現口干舌燥等上火癥狀,可搭配白蘿卜湯食用中和熱性。胃腸術后患者須將粥品過濾去渣后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