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問答 > 營養(yǎng)科學 > 飲食健康 > 飲食健康
豐富的蛋白質有助于身體消耗脂肪。蛋白質通過增加飽腹感、提高食物熱效應、促進肌肉合成等機制幫助脂肪代謝。
蛋白質消化吸收過程需要消耗更多能量,這種食物熱效應高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高蛋白飲食可延長胃排空時間,減少饑餓感,從而降低總熱量攝入。蛋白質還能刺激胰高血糖素樣肽-1等激素分泌,這些激素參與調節(jié)食欲和能量代謝。充足的蛋白質攝入有助于維持肌肉質量,肌肉組織在靜息狀態(tài)下消耗的熱量高于脂肪組織,基礎代謝率隨之提升。乳清蛋白、大豆蛋白等優(yōu)質蛋白可激活哺乳動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號通路,促進肌肉蛋白質合成。
蛋白質攝入需考慮個體差異和潛在風險。腎功能不全者需限制蛋白質攝入量,過量蛋白質可能加重腎臟負擔。高蛋白飲食可能引起胃腸不適,出現(xiàn)腹脹、便秘等癥狀。長期過量攝入可能影響鈣質吸收,增加骨質疏松風險。選擇蛋白質來源時應注重多樣性,動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搭配更有利于營養(yǎng)均衡。蛋白質補充需結合運動刺激,單純增加蛋白質攝入而不運動難以達到理想效果。
建議通過魚肉、雞胸肉、雞蛋、豆制品等天然食物獲取蛋白質,避免過度依賴蛋白粉等補充劑。保持規(guī)律運動習慣,將有氧運動與抗阻訓練結合,可更好發(fā)揮蛋白質促進脂肪代謝的作用。蛋白質攝入量通常為每公斤體重1.2-1.0克,具體需根據(jù)年齡、運動量、健康狀況調整。出現(xiàn)持續(xù)消化不良、尿液異常等情況時應及時就醫(yī)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