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頸椎病非急性期可通過熱敷理療、頸部肌肉鍛煉、姿勢調整、藥物輔助等方式自我治療。頸椎病通常由長期勞損、退行性變、局部炎癥、椎間盤突出等原因引起。
使用40℃左右熱毛巾每日敷頸部15分鐘,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緩解肌肉痙攣。注意避免燙傷皮膚,糖尿病患者慎用溫度過高熱敷。
進行頸部等長收縮訓練,如雙手抵額對抗頭部前傾動作,每組維持5秒重復10次。鍛煉可增強頸深部肌群穩(wěn)定性,但須避免快速旋轉等危險動作。
保持視線平視的電腦屏幕高度,使用符合頸曲的支撐枕。每30分鐘改變體位,避免長期低頭或枕頭過高導致的頸椎反弓。
可遵醫(yī)囑使用鹽酸乙哌立松片緩解肌緊張,塞來昔布膠囊控制無菌性炎癥,甲鈷胺片營養(yǎng)神經。藥物需排除消化道潰瘍等禁忌證。
日常避免頸部受涼,睡眠時選擇高度適中的頸椎枕,游泳等低沖擊運動有助于維持頸椎活動度。若出現上肢放射痛或行走不穩(wěn)需及時就醫(y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