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狀乳頭病毒是什么
人狀乳頭病毒一般是指人乳頭瘤病毒,是一種常見的性傳播病原體,主要通過皮膚或黏膜接觸傳播,可導致皮膚疣、生殖器疣及部分癌癥。
1、病毒特性
人乳頭瘤病毒屬于乳頭瘤病毒科,具有嗜上皮性,目前已發(fā)現(xiàn)200多種亞型。根據(jù)致癌性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如16型、18型與宮頸癌等惡性腫瘤相關(guān),低危型如6型、11型多引起生殖器疣或皮膚疣。
2、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也可通過母嬰垂直傳播或間接接觸感染者衣物、毛巾等物品傳播。皮膚破損處接觸病毒后更易感染。
3、臨床表現(xiàn)
低危型感染常見癥狀為皮膚或黏膜疣體,如尋常疣、扁平疣、尖銳濕疣等。高危型感染早期多無癥狀,持續(xù)感染可能導致宮頸、肛門、口咽等部位癌變。
4、診斷方法
通過醋酸白試驗、HPV-DNA檢測、細胞學檢查如TCT或組織活檢確診。女性定期宮頸癌篩查可早期發(fā)現(xiàn)高危型感染。
5、防治措施
接種HPV疫苗是有效預防手段,現(xiàn)有二價、四價和九價疫苗。治療包括物理祛疣冷凍、激光、局部用藥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及手術(shù)切除,高危型感染需定期隨訪監(jiān)測。
日常需注意安全性行為、避免共用個人物品,女性建議21歲后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感染后應遵醫(yī)囑治療,避免搔抓疣體導致擴散,保持患處清潔干燥。合理膳食、規(guī)律作息有助于增強免疫力,降低病毒持續(xù)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