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椎體骨折的手術方式有哪些
骨質疏松椎體骨折的手術方式主要有經皮椎體成形術、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開放性椎體成形術、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椎體置換術等。
經皮椎體成形術是通過向骨折椎體內注入骨水泥來穩(wěn)定椎體,適用于無明顯神經壓迫的單純壓縮性骨折。該手術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但存在骨水泥滲漏風險。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在椎體成形術基礎上增加了球囊擴張步驟,可部分恢復椎體高度,更適合伴有椎體后凸畸形的患者。開放性椎體成形術需切開暴露椎體,適用于復雜骨折或需要同時進行神經減壓的病例,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但視野更清晰。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通過植入螺釘和連接棒重建脊柱穩(wěn)定性,多用于伴有椎管狹窄或脊柱不穩(wěn)定的骨折,需結合植骨融合。椎體置換術是用人工椎體替代嚴重粉碎的骨折椎體,能較好恢復脊柱序列,但手術難度和風險較高。
骨質疏松椎體骨折術后需長期進行抗骨質疏松治療,包括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遵醫(yī)囑使用雙膦酸鹽類藥物如阿侖膦酸鈉片、唑來膦酸注射液等。日常應避免彎腰提重物,防止跌倒,進行適度負重鍛煉如散步、太極拳等增強骨骼強度。飲食上保證每日攝入800-1000mg鈣質,多吃乳制品、豆制品、深綠色蔬菜,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攝入。定期復查骨密度,監(jiān)測治療效果,出現新發(fā)腰背痛需及時就醫(yī)排除再骨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