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長了個水泡怎么治療
手上長水泡可通過保持清潔、避免刺激、局部用藥、口服藥物、物理治療等方式處理。水泡可能由摩擦、過敏、感染、免疫異常、接觸性皮炎等原因引起。
1、保持清潔
每日用溫水輕柔清洗患處,避免使用肥皂或刺激性清潔劑。清洗后可用無菌紗布輕輕吸干水分,防止細菌滋生。若水泡破裂,需用碘伏消毒液擦拭周圍皮膚,避免用手直接觸碰創(chuàng)面。
2、避免刺激
減少手部摩擦活動,如搬運重物或使用工具。避免接觸洗滌劑、化學溶劑等刺激性物質,必要時佩戴棉質手套。不要自行挑破水泡,防止繼發(fā)感染。
3、局部用藥
未破潰的小水泡可涂抹爐甘石洗劑緩解瘙癢。合并細菌感染時可外用莫匹羅星軟膏或夫西地酸乳膏。真菌感染引起的水泡需使用聯(lián)苯芐唑乳膏等抗真菌藥物。
4、口服藥物
過敏反應導致的水泡可遵醫(yī)囑服用氯雷他定片或西替利嗪膠囊。皰疹病毒感染需口服阿昔洛韋片,嚴重濕疹可短期使用潑尼松片。用藥期間需觀察是否出現(xiàn)頭暈、惡心等不良反應。
5、物理治療
頑固性水泡可采用紫外線照射治療,促進皮膚修復。較大張力性水泡需由醫(yī)生用無菌針頭抽吸皰液,保留皰壁作為天然敷料。反復發(fā)作患者可嘗試中藥熏洗療法。
日常應選擇寬松透氣的棉質手套保護手部,避免長時間浸泡熱水。飲食上減少辛辣刺激食物攝入,增加富含維生素B族的全谷物和綠葉蔬菜。若水泡持續(xù)增大、化膿或伴隨發(fā)熱,應及時到皮膚科就診,進行真菌鏡檢、細菌培養(yǎng)等檢查明確病因。治療期間保持規(guī)律作息,避免過度抓撓,有助于加速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