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缺鐵性貧血的原因
幼兒缺鐵性貧血可能由鐵攝入不足、鐵吸收障礙、鐵需求增加、鐵丟失過多、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缺鐵性貧血通常表現(xiàn)為皮膚蒼白、食欲減退、易疲勞等癥狀。建議家長及時帶孩子就醫(yī),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規(guī)范治療。
1、鐵攝入不足
幼兒生長發(fā)育迅速,對鐵的需求量較大,若日常飲食中鐵含量不足,容易導致缺鐵性貧血。母乳中鐵含量較低,6個月后未及時添加富含鐵的輔食,或長期偏食挑食,均可造成鐵攝入不足。家長需注意為幼兒提供富含鐵的食物,如強化鐵米粉、紅肉、動物肝臟等,并保證飲食均衡多樣。
2、鐵吸收障礙
某些胃腸道疾病如慢性腹瀉、乳糜瀉等會影響鐵的吸收。長期飲用大量牛奶可能抑制鐵的吸收,因牛奶中鈣含量高且鐵含量低。維生素C缺乏也會降低鐵的吸收率。家長應避免讓幼兒過量飲用牛奶,適當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蔬菜,促進鐵的吸收。
3、鐵需求增加
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雙胞胎等出生時體內鐵儲備不足,而生長發(fā)育速度較快,鐵需求明顯增加。青春期女孩月經來潮后鐵丟失增加,需求也隨之上升。家長需特別關注這些高危人群,定期監(jiān)測血紅蛋白水平,必要時在醫(yī)生指導下補充鐵劑。
4、鐵丟失過多
慢性失血是導致鐵丟失過多的常見原因,如消化道出血、鉤蟲感染、反復鼻出血等。牛奶蛋白過敏引起的腸黏膜損傷也可導致隱性失血。家長需觀察幼兒是否有黑便、血便等癥狀,及時就醫(yī)排查失血原因。治療原發(fā)病的同時需補充鐵劑,常用藥物包括右旋糖酐鐵口服液、蛋白琥珀酸鐵口服溶液、葡萄糖酸亞鐵糖漿等。
5、遺傳因素
某些遺傳性疾病如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地中海貧血等可導致紅細胞破壞增加,繼發(fā)缺鐵性貧血。這類患兒往往有家族史,需進行基因檢測確診。治療上除補鐵外,還需針對原發(fā)病進行治療,嚴重者可能需輸血或脾切除。家長應配合醫(yī)生做好長期管理,定期復查血常規(guī)和鐵代謝指標。
預防幼兒缺鐵性貧血,家長應保證幼兒飲食均衡,適量攝入富含鐵的食物,如瘦肉、動物血、蛋黃等,同時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果蔬促進鐵吸收。避免讓幼兒過量飲用牛奶,每日奶量控制在500毫升以內。定期進行健康體檢,發(fā)現(xiàn)貧血及時治療。治療期間遵醫(yī)囑規(guī)范用藥,避免自行調整劑量,補鐵治療通常需要持續(xù)2-3個月才能補足儲存鐵。注意觀察用藥后反應,鐵劑可能引起胃腸道不適,建議餐后服用以減少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