燙傷后起水泡怎么處理能挑破嗎
燙傷后起水泡一般不建議自行挑破。水泡是皮膚對燙傷的自然保護反應,挑破可能增加感染風險。若水泡過大或影響活動,需由醫(yī)護人員在無菌條件下處理。
燙傷后皮膚表層與真皮層分離形成水泡,內部充滿組織液,主要功能是隔離細菌并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小水泡通常直徑小于1厘米,保持完整時外層皮膚能有效阻擋外界污染物。此時僅需用清水沖洗燙傷部位,涂抹燙傷膏如京萬紅軟膏,再用無菌紗布覆蓋保護。避免摩擦或壓迫水泡,穿著寬松衣物減少刺激。
直徑超過2厘米的張力性水泡可能因壓迫導致自發(fā)破裂,需就醫(yī)處理。醫(yī)護人員會使用碘伏消毒后,用無菌注射器從水泡邊緣穿刺引流,保留表層皮膚作為生物敷料。之后涂抹磺胺嘧啶銀乳膏預防感染,并用泡沫敷料加壓包扎。若水泡已破損且表皮脫落,需清除壞死皮膚后使用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促進愈合。
燙傷后需保持創(chuàng)面清潔干燥,每日更換敷料時觀察有無紅腫、滲液等感染跡象。恢復期避免日光直射創(chuàng)面,防止色素沉著。飲食中增加優(yōu)質蛋白如雞蛋、魚肉攝入,補充維生素C促進膠原蛋白合成。深度燙傷或面部、關節(jié)等特殊部位水泡應立即就醫(yī),兒童及糖尿病患者燙傷后無論水泡大小均需專業(yè)處理。接觸高溫物品時應使用防燙手套,家中常備燙傷急救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