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確診方式
肺癌確診需結合影像學檢查、病理活檢及實驗室檢測等多種方式。主要方法有胸部CT檢查、支氣管鏡檢查、經皮肺穿刺活檢、痰液細胞學檢查、腫瘤標志物檢測等。
1、胸部CT檢查
胸部CT是肺癌篩查和初步診斷的重要手段,能清晰顯示肺部結節(jié)或腫塊的形態(tài)、大小及位置。低劑量螺旋CT適用于高危人群的早期篩查,可發(fā)現直徑小于5毫米的微小結節(jié)。增強CT有助于判斷腫瘤與周圍血管的關系,評估手術可行性。
2、支氣管鏡檢查
支氣管鏡可直接觀察氣管和支氣管內病變,適用于中央型肺癌的診斷。通過活檢鉗獲取組織標本進行病理檢查,可明確腫瘤類型。熒光支氣管鏡或超聲支氣管鏡能提高微小病灶的檢出率,EBUS-TBNA技術還可對縱隔淋巴結進行取樣。
3、經皮肺穿刺活檢
對于外周型肺部病變,可在CT引導下經胸壁穿刺獲取組織標本。該方法對周圍型肺癌的診斷準確率較高,但可能存在氣胸、出血等并發(fā)癥。穿刺前需評估患者凝血功能,術后需密切觀察呼吸狀況。
4、痰液細胞學檢查
通過顯微鏡檢查痰液中脫落的腫瘤細胞,適用于咳痰量多的中央型肺癌患者。該方法無創(chuàng)且成本低,但陽性率受痰液質量影響較大,需連續(xù)采集3-5天晨痰送檢。陰性結果不能排除肺癌可能。
5、腫瘤標志物檢測
CEA、CYFRA21-1等血清腫瘤標志物可作為輔助診斷指標,但特異性較低。聯合檢測多種標志物可提高敏感性,動態(tài)監(jiān)測有助于評估治療效果和復發(fā)風險。需注意良性疾病也可能導致標志物輕度升高。
確診肺癌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檢查組合,病理活檢是金標準。建議高危人群每年進行低劑量CT篩查,出現持續(xù)咳嗽、咯血等癥狀時應及時就診。確診后需進一步進行基因檢測指導靶向治療,并完善全身評估排除轉移。治療期間應戒煙并保持營養(yǎng)均衡,適當進行呼吸功能鍛煉。
相關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