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方法治療頸椎病效果好?

頸椎病可通過生活干預、物理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治療,效果較好的方法主要有改變不良姿勢、頸椎牽引、非甾體抗炎藥、頸椎前路減壓融合術、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術。
長期低頭或伏案工作可能加重頸椎負擔,建議調整桌椅高度使屏幕與視線平齊,每30分鐘起身活動頸部,避免枕頭過高或過低。游泳、放風箏等仰頭運動有助于緩解肌肉緊張,日??膳浜厦鬃植俚阮i部鍛煉。
通過機械裝置對頸椎施加縱向牽拉力,能增大椎間隙減輕神經(jīng)壓迫。需在康復科醫(yī)師指導下進行,常用坐位牽引重量從4-6公斤開始,每次15-20分鐘。脊髓型頸椎病或椎動脈型急性期禁用此方法。
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出現(xiàn)頸肩臂痛時可遵醫(yī)囑使用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塞來昔布膠囊、洛索洛芬鈉片等藥物,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緩解炎癥反應。用藥期間需監(jiān)測胃腸黏膜損傷等不良反應。
適用于保守治療無效的脊髓型頸椎病,通過切除突出椎間盤及骨贅解除脊髓壓迫,植入自體髂骨或鈦網(wǎng)進行椎體間融合。術后需佩戴頸托8-12周,存在鄰近節(jié)段退變加速等遠期風險。
相對融合術能保留頸椎活動度,采用鈷鉻鉬合金或聚乙烯材料假體置換病變椎間盤。適應癥包括單節(jié)段退變且無骨質疏松患者,需嚴格篩查排除小關節(jié)退變、椎管狹窄等禁忌情況。
頸椎病治療需根據(jù)分型選擇方案,神經(jīng)根型以保守治療為主,脊髓型多需手術干預。日常應避免頸部受涼,睡眠時選擇高度適中的乳膠枕,工作間隙做頸部后仰、側屈等輕柔活動。急性發(fā)作期可局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huán),若出現(xiàn)下肢踩棉感或大小便功能障礙需立即就醫(yī)。長期使用電子設備者可配置電腦支架,保持耳垂、肩峰、股骨大轉子在同一直線的中立位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