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吃什么藥材御寒
中醫(yī)養(yǎng)生編輯
醫(yī)語暖心
中醫(yī)養(yǎng)生編輯
醫(yī)語暖心
冬季御寒可選用當歸、黃芪、肉桂、干姜、枸杞等溫補藥材。這些藥材具有溫陽散寒、補氣活血的功效,能有效改善手腳冰涼、畏寒怕冷等冬季常見癥狀。

當歸性溫味甘,歸肝、心、脾經(jīng),被譽為"血中圣藥"。其富含揮發(fā)油、多糖及多種氨基酸,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末梢供血不足。冬季用當歸燉羊肉或泡茶飲用,可緩解女性經(jīng)期畏寒、面色蒼白等癥狀。陰虛火旺者需配伍麥冬等滋陰藥材使用。
黃芪補氣固表的作用顯著,含有黃芪甲苷等活性成分,能增強機體抗寒能力。常與防風、白術配伍組成玉屏風散,預防反復感冒。冬季易出汗、稍動即喘者可用黃芪30克煎水代茶,配合適量紅棗增強補血功效。
肉桂辛甘大熱,含桂皮醛等揮發(fā)油成分,能溫通經(jīng)脈、散寒止痛。冬季早晨含服0.5克肉桂粉可提升基礎體溫,與粳米煮粥適合脾胃虛寒者。高血壓患者應慎用,避免與赤石脂同服。

干姜較生姜更具溫中回陽之效,主要含姜辣素和姜烯酚。受寒腹痛時可用干姜6克加紅糖煎服,能迅速溫暖脾胃。陰虛體質(zhì)者建議配伍麥冬、沙參等滋陰藥材,避免單獨長期使用。
枸杞雖性平但具溫補肝腎之功,富含枸杞多糖和甜菜堿。冬季每日嚼食20粒或泡水飲用,配合龍眼肉可增強御寒效果。外感發(fā)熱期間應暫停食用,避免助長病邪。

冬季御寒需注意藥材配伍禁忌,如肉桂不宜與赤石脂同用,人參忌食蘿卜。建議將藥材與食材搭配烹飪,如當歸生姜羊肉湯、黃芪枸杞燉雞等藥膳。日??删毩暟硕五\"兩手托天理三焦"式促進陽氣升發(fā),睡前用艾葉煮水泡腳20分鐘改善血液循環(huán)。體質(zhì)偏熱者應減少溫補藥材用量,可添加麥冬、玉竹等滋陰食材平衡藥性。持續(xù)畏寒伴體重下降需就醫(yī)排除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