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食癥心理治療需要做哪些檢查
情感心理編輯
健康科普君
情感心理編輯
健康科普君
暴食癥心理治療需評估心理狀態(tài)、生理指標及行為模式,包括心理量表測試、生理健康檢查、飲食行為分析、共病篩查和家庭社會支持評估。
標準化心理測評工具能客觀評估暴食癥嚴重程度,常用檢查包含進食障礙檢查問卷EDE-Q、貝克抑郁量表BDI和焦慮自評量表SAS。EDE-Q專門檢測暴食頻率和體型關注度,BDI篩查抑郁情緒對進食行為的影響,SAS評估焦慮水平與暴食發(fā)作的關聯(lián)。治療中認知行為療法配合量表動態(tài)監(jiān)測,可針對性調整干預策略。
暴食引發(fā)的代謝紊亂需通過血液檢測血糖、膽固醇和電解質,胃鏡檢查食管胃部損傷,心電圖篩查心律失常風險。長期暴食可能導致糖尿病前期癥狀,胃酸反流造成食道黏膜糜爛,鉀鈉失衡誘發(fā)心功能異常。治療需營養(yǎng)科聯(lián)合心理科制定方案,如補充維生素B族改善神經(jīng)功能,質子泵抑制劑保護消化道黏膜。
要求患者完成飲食日記,詳細記錄進食時間、食物種類和情緒狀態(tài),分析觸發(fā)暴食的環(huán)境線索。典型行為模式包括夜間獨自暴食、壓力事件后報復性進食。治療采用暴露反應預防法,逐步訓練在焦慮時用正念呼吸替代進食行為,建立延遲滿足機制。
60%暴食癥患者伴有邊緣型人格障礙或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需用SCID-II結構化訪談鑒別。童年虐待史患者常見解離性進食,雙相情感障礙患者躁狂期易出現(xiàn)失控進食。治療需整合辯證行為療法處理情緒失調,眼動脫敏再加工技術處理創(chuàng)傷記憶。
采用家庭功能評定量表FAD檢測家庭互動模式,常見過度控制型教養(yǎng)方式誘發(fā)秘密暴食。職場壓力評估包含工作狂傾向測試,高強度腦力勞動者更易出現(xiàn)情緒性進食。治療需引入家庭治療改善溝通,職場壓力管理訓練包含番茄工作法和界限設定技巧。
暴食癥康復期建議采用地中海飲食模式,早餐攝入優(yōu)質蛋白如希臘酸奶搭配堅果,午餐選擇低GI值的藜麥沙拉,晚餐避免高脂食物減輕腸胃負擔。運動推薦瑜伽和游泳等低沖擊項目,每周3次30分鐘有氧運動調節(jié)血清素水平。建立支持小組定期分享應對策略,臥室移除零食觸發(fā)物,廚房張貼正念飲食提示語,手機設置情緒記錄提醒形成行為閉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