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解質紊亂怎么辦

關鍵詞: #電解質紊亂
關鍵詞: #電解質紊亂
水電解質紊亂可通過補充電解質溶液、調整飲食、靜脈輸液、藥物治療、透析治療等方式改善。水電解質紊亂通常由大量出汗、腹瀉嘔吐、腎臟疾病、內分泌失調、藥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輕度水電解質紊亂可通過口服電解質溶液糾正。常見如口服補液鹽散Ⅲ能補充鈉、鉀、氯等電解質,適用于腹瀉或運動后脫水。配制時需嚴格按說明書比例稀釋,避免濃度過高刺激胃腸。若出現(xiàn)腹脹或惡心應減量服用。
缺鉀者可多吃香蕉、菠菜、紫菜等富鉀食物,缺鈉時適當增加食鹽攝入。合并水腫需限制每日飲水量在1500毫升內。腎功能異常者應控制高磷食物如乳制品攝入,必要時補充鈣劑預防抽搐。
中重度脫水或血鈉低于120毫摩爾/升時需靜脈輸注生理鹽水或乳酸鈉林格液。心功能不全者輸液速度不宜過快,需監(jiān)測心率變化。兒童患者建議使用精密輸液泵控制滴速,防止肺水腫。
低鉀血癥可服用氯化鉀緩釋片,高鈣血癥需用降鈣素注射液。利尿劑如呋塞米片適用于水鈉潴留,但需同步補鉀。甲狀腺功能異常導致電解質失衡時,應聯(lián)合左甲狀腺素鈉片調節(jié)代謝。
尿毒癥或急性腎損傷引發(fā)的嚴重電解質紊亂需血液透析。腹膜透析適用于頑固性高鉀血癥,能快速清除體內多余鉀離子。治療期間需定期檢測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調整透析頻率。
日常需保持每日飲水1500-2000毫升,高溫環(huán)境或運動后及時補充含電解質飲品。長期服用利尿劑、瀉藥者應每月復查電解質。若出現(xiàn)肌無力、心悸、意識模糊等癥狀需立即就醫(yī)。糖尿病患者需警惕高滲性脫水,心衰患者限制鈉鹽攝入同時避免低鈉血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