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解質紊亂是指體內鈉、鉀、鈣、鎂等電解質濃度異常,可能由脫水、腎功能異常、內分泌疾病或藥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大量出汗、腹瀉或飲水不足導致體液丟失,可能引發(fā)低鈉血癥或低鉀血癥。建議及時補充口服補液鹽,監(jiān)測尿量變化。
急慢性腎臟疾病可能影響電解質排泄與重吸收,通常伴隨水腫或尿量改變。需進行腎功能檢查,必要時使用呋塞米或氯化鉀緩釋片調節(jié)。
醛固酮增多癥或甲狀腺功能異常會干擾電解質平衡,多伴有血壓波動或心率失常。確診需激素檢測,可選用螺內酯或左甲狀腺素鈉治療。
利尿劑、化療藥或抗生素可能干擾電解質代謝,常見低鉀或低鎂癥狀。應定期監(jiān)測血電解質,調整用藥方案時可考慮門冬氨酸鉀鎂。
日常需保持均衡飲食,運動后及時補充含電解質的飲品,長期服藥者應遵醫(yī)囑定期復查血生化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