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可通過藥物治療,常用藥物包括左氧氟沙星、頭孢克肟、磷霉素氨丁三醇等,具體用藥需根據(jù)病原體類型及病情嚴重程度由醫(yī)生決定。
1、抗生素治療細菌性尿路感染需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可覆蓋多數(shù)革蘭陰性菌,頭孢克肟適用于敏感菌引起的輕中度感染,磷霉素氨丁三醇對大腸桿菌效果顯著。
2、對癥藥物伴尿痛者可選用黃酮哌酯緩解平滑肌痙攣,發(fā)熱時可用對乙酰氨基酚退熱,血尿明顯者可配合酚磺乙胺止血。
3、輔助用藥碳酸氫鈉可堿化尿液減輕刺激癥狀,蔓越莓制劑可能有助于抑制細菌黏附,益生菌可調節(jié)泌尿生殖道微生態(tài)平衡。
4、聯(lián)合用藥復雜性尿路感染可能需要β-內酰胺類聯(lián)合氨基糖苷類,反復感染者需根據(jù)藥敏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足療程治療。
治療期間建議每日飲水超過2000毫升,避免憋尿及會陰部清潔,癥狀緩解后仍需完成規(guī)定療程以防復發(fā)。
尿結石碎石后一般3-7天排出,實際時間受到結石大小、位置、患者飲水量、輸尿管通暢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1、結石大小直徑小于5毫米的結石通常3天內可排出,超過8毫米的結石可能需要1周以上,過大的殘余碎片需二次碎石。
2、結石位置腎盂結石排出時間最長,輸尿管上段結石需3-5天,下段結石1-3天即可排出,膀胱結石排出最快。
3、飲水量每日飲水2000-3000毫升可加速排出,飲水量不足會導致碎片滯留,建議排尿量維持在2升/日以上。
4、輸尿管狀態(tài)存在輸尿管狹窄或炎癥時排出延遲,正常輸尿管蠕動頻率為2-4次/分鐘,異常蠕動會減緩結石移動速度。
碎石后建議保持跳躍運動促進排石,出現(xiàn)持續(xù)腰痛、血尿或發(fā)熱需立即復查,術后1周需進行超聲復查確認排石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