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感冒可通過保持室內濕度、補充水分、調整飲食、使用藥物等方式處理。感冒通常由病毒感染、受涼、免疫力低下、過敏反應等原因引起。
1、保持濕度:使用加濕器或放置水盆增加空氣濕度,有助于緩解鼻塞和喉嚨干燥。家長需定期清潔加濕器避免細菌滋生。
2、補充水分:少量多次喂溫水或母乳,防止脫水并稀釋分泌物。家長需觀察排尿次數(shù)和尿液顏色判斷補水是否充足。
3、調整飲食:提供易消化的流質食物如米湯、蔬菜泥,避免生冷油膩。家長需確保食物溫度適宜,少量多餐喂養(yǎng)。
4、使用藥物:體溫超過38.5℃可遵醫(yī)囑使用布洛芬混懸液、對乙酰氨基酚滴劑,鼻塞可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噴霧。家長需嚴格按劑量給藥,禁止自行用藥。
注意監(jiān)測體溫變化,如出現(xiàn)持續(xù)高熱、呼吸急促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就醫(yī)。感冒期間減少外出,避免交叉感染。
病毒性感冒傳染期一般為發(fā)病前1天至癥狀消失后7天,實際傳染期受到病毒類型、患者免疫力、癥狀嚴重程度、防護措施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1、病毒類型:不同病毒潛伏期與傳染期存在差異,流感病毒傳染期較短,普通感冒病毒傳染期可能延長。
2、患者免疫力:免疫力較低者病毒排出時間更長,兒童與老年人傳染期往往比健康成年人延長數(shù)日。
3、癥狀嚴重程度:高熱、劇烈咳嗽等癥狀明顯階段傳染性最強,癥狀減輕后傳染性逐漸降低。
4、防護措施:規(guī)范佩戴口罩、勤洗手等措施可縮短實際傳染期,密切接觸者仍存在被感染風險。
建議患者在傳染期內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場所,咳嗽時注意遮擋口鼻,使用后的紙巾及時處理并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