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水痘可通過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抓撓、使用抗病毒藥物、對癥退熱等方式治療。水痘通常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具有高度傳染性。
1、保持清潔家長需每日用溫水給寶寶洗澡,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洗澡后輕輕拍干皮膚,保持患處干燥清潔,有助于預防繼發(fā)感染。
2、避免抓撓家長需給寶寶修剪指甲并戴棉質(zhì)手套,瘙癢明顯時可遵醫(yī)囑使用爐甘石洗劑、苯海拉明乳膏、氫化可的松軟膏緩解癥狀。
3、抗病毒治療若出現(xiàn)高熱或免疫功能低下,醫(yī)生可能開具阿昔洛韋顆粒、伐昔洛韋口服液、泛昔洛韋片等抗病毒藥物,家長需嚴格按劑量給藥。
4、退熱處理體溫超過38.5℃時家長可遵醫(yī)囑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滴劑、布洛芬混懸液或物理降溫,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綜合征。
水痘期間建議給寶寶穿寬松棉質(zhì)衣物,飲食選擇清淡易消化的米粥、蒸蛋等,隔離至全部皮疹結痂,密切觀察是否出現(xiàn)嗜睡或呼吸急促等嚴重癥狀。
寶寶發(fā)燒同時出疹子可能是幼兒急疹、風疹、麻疹、手足口病等疾病引起,癥狀按早期發(fā)熱到后期出疹發(fā)展。
1. 遺傳因素:部分出疹性疾病與遺傳易感性有關,家長需觀察家族病史。治療以對癥退熱為主,可遵醫(yī)囑使用布洛芬混懸液、對乙酰氨基酚滴劑、小兒退熱栓。
2. 病毒感染:常見幼兒急疹多由人類皰疹病毒6型引起,家長需注意寶寶高熱3-5天后突發(fā)玫瑰色疹。治療可選用利巴韋林顆粒、干擾素噴霧劑、蒲地藍消炎口服液。
3. 細菌感染:猩紅熱等鏈球菌感染會導致發(fā)燒伴雞皮樣疹,家長需留意楊梅舌特征。需醫(yī)生開具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干混懸劑、頭孢克洛顆粒、克林霉素磷酸酯顆粒。
4. 過敏反應:藥物或食物過敏可能引起發(fā)熱伴蕁麻疹樣疹,家長需記錄可疑過敏原。治療需使用氯雷他定糖漿、地氯雷他定干混懸劑、爐甘石洗劑。
家長應保持寶寶皮膚清潔,避免抓撓皮疹,提供適量溫水補充水分,體溫超過38.5攝氏度或出現(xiàn)精神萎靡需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