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黃疸主要表現為皮膚黃染、鞏膜黃染、大便顏色變淺、食欲減退等癥狀,按發(fā)展程度可分為早期表現、進展期和終末期。
1、皮膚黃染早期可見面部及軀干皮膚明顯發(fā)黃,黃疸程度通常較輕,呈檸檬黃色,日光下更易觀察。
2、鞏膜黃染進展期會出現眼白部分黃染,此時血清膽紅素多超過85μmol/L,但極少達到光療標準。
3、大便顏色變淺因膽紅素腸肝循環(huán)增加,糞便可能呈現淡黃色或灰白色,但不同于膽道閉鎖的陶土樣便。
4、食欲減退終末期可能出現吮吸力減弱、奶量下降等表現,需警惕膽紅素腦病風險,但母乳性黃疸極少發(fā)展到此階段。
母乳性黃疸患兒應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適當增加喂養(yǎng)頻率,若黃疸持續(xù)超過3周或進行性加重,需就醫(yī)排除病理性黃疸。
卡介苗疤痕通常無需特殊處理,可通過局部保濕、避免摩擦、使用祛疤藥物、激光治療等方式改善??ń槊缃臃N后遺留的疤痕屬于正常免疫反應,多數會隨時間淡化。
1、局部保濕使用維生素E乳膏或醫(yī)用凡士林保持疤痕濕潤,有助于軟化角質層。家長需每日為孩子輕柔涂抹,避免抓撓。
2、避免摩擦穿著寬松衣物減少對疤痕的機械刺激。兒童活動時家長需注意保護接種部位,防止反復摩擦導致增生。
3、祛疤藥物硅酮凝膠、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積雪苷霜軟膏等藥物可改善疤痕外觀。須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兒童用藥前需進行過敏測試。
4、激光治療對于明顯凸起的增生性疤痕,可考慮脈沖染料激光或點陣激光治療。該方式需由專業(yè)醫(yī)師評估后實施,兒童治療需配合局部麻醉。
日常應注意保持疤痕清潔干燥,避免暴曬。若出現紅腫、流膿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yī)排查感染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