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可能由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共用注射器傳播等原因引起。
1、性接觸傳播:無保護性行為是主要傳播途徑,病毒通過精液或陰道分泌物進入人體。治療需長期服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如替諾福韋、拉米夫定、多替拉韋。
2、血液傳播:輸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可能導致感染。預防需嚴格篩查血源,感染者可使用齊多夫定、奈韋拉平、依非韋倫等藥物控制病情。
3、母嬰傳播:感染孕婦可能在分娩或哺乳時將病毒傳給嬰兒。阻斷措施包括孕期服藥和剖宮產,新生兒需服用奈韋拉平進行預防。
4、共用注射器:吸毒者共用針具易造成血液交叉感染。需杜絕高危行為,感染者應盡早開始聯(lián)合抗病毒治療。
避免高危行為是預防關鍵,感染者需定期檢測并遵醫(yī)囑用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控制病情。
艾滋病不治療的生存時間通常為8-10年,實際生存期受到病毒載量、免疫系統(tǒng)狀態(tài)、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個人體質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1、病毒載量:病毒復制水平直接影響疾病進展速度,高病毒載量會加速免疫系統(tǒng)破壞。
2、免疫狀態(tài):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是重要指標,當數(shù)值低于200個/μL時進入艾滋病期。
3、并發(fā)癥:機會性感染和惡性腫瘤是主要死因,常見肺孢子菌肺炎、卡波西肉瘤等。
4、個體差異:年齡、基礎疾病、營養(yǎng)狀況等因素均會影響疾病自然進程。
建議艾滋病感染者盡早開始抗病毒治療,規(guī)范用藥可將生存期延長至接近正常壽命,同時需保持規(guī)律作息和均衡營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