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勞損和肌肉拉傷可通過休息制動、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康復訓練等方式緩解。常見原因包括姿勢不當、運動過度、外傷或慢性勞損。
急性期需停止活動并局部制動,避免加重損傷。使用腰圍支撐減少肌肉負荷,建議臥床時選擇硬板床,側(cè)臥屈膝姿勢有助于減輕壓力。
48小時后可進行熱敷或紅外線照射促進血液循環(huán),超聲波治療能緩解深層肌肉粘連。慢性期可采用推拿手法松解局部痙攣。
疼痛明顯時可遵醫(yī)囑使用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塞來昔布膠囊等口服非甾體抗炎藥,或氟比洛芬凝膠貼膏局部外敷。肌肉痙攣者可配合鹽酸乙哌立松片。
疼痛緩解后逐步進行腰背肌功能鍛煉,如五點支撐法、飛燕式訓練,增強肌肉耐力。訓練強度需循序漸進,避免突然發(fā)力。
恢復期間注意腰部保暖,避免久坐久站,提重物時保持脊柱直立。若疼痛持續(xù)超過兩周或伴下肢放射痛,建議及時就醫(yī)排查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